2011.09.16 .. 文/陳素月

       今年是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很多媒體也藉由 國父(孫文先生)革命建國的堅毅卓越精神,反思當今社會的年輕人為何不知感恩,對社會他人冷漠、抗壓能力低、情緒管理差,只會空談…….,大家都在討論:到底是教育,還是家庭或是社會,出了問題?


       還記得宋朝張載的勵志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學時代為了聯考而硬背下這段文字,當時並無多大感受。前陣子有一位師兄想讓他的父親能明白,他因修行後更清楚人來到世間的目的,於是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家書,懇請他的父親能認同他所要做的事,請我過目給意見,信中提及從小父親常以張載這四句話來勉勵他要有大志,要立德、立言、立功,要有大愛,要有民胞物與的胸懷。當我看到這封家書時,心中真有莫名的感動,彷彿古人典行在夙昔,猶如歷歷在目,好像活在物質缺乏,科技文明較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比較能堅持理想、能利他、有大愛,對追求高層次精神內涵的人生意義是如此堅定,每朝每代都大有其人,古代的知識份子最起碼在求學階段,夫子一定如此這般教誨著學生,似乎古人的人生觀就容易遠大,心胸較寬廣,眼界較開闊,以佛家語言來說,很多人可能都是乘願而來的再來人(高層次的靈來到人間圓滿功德),而非帶業而來的輪迴人(帶著過去世未滿足的欲望和習性來人間的靈)。
       孔子的人生經驗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踰矩,這跟金剛經顯露的人生佛法三昧智慧相吻合,從年少時在有相物質世界中紮穩為人身和感知的基礎,年少的我們,身体需要成長,以儲備未來的〝有用身〞, 所以從肉体出娘胎以後,開始努力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面向地球有相世界去探索和吸納,肉身發展成長過程所需的一切。法國哲學家盧騷說過兒童有三種天性--善、惡及自然三種天性,何謂自然天性?即不善不惡就為自然發展的成長必需而已,例如:孩子從樂此不疲地玩沙、水、泥巴,和人自然擁抱撫摸中得到滿足和完全地發展觸覺(身) ,其他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感覺,也在生活的衣食住行育樂中,累積著有相物質界的身心經驗。
 
       三十歲前的人生,辛棄疾的詞可說道盡其中滋味:〝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在此階段每個人雖因個人特質、家庭背景、社會環境和人生際遇的不同,對人生的目標和意義有不同厚度、重度、寬度、深度的追求與實踐,但畢竟〝人生幾回年少,何苦庸人自擾〞,年輕的我們欠缺 酒(美食)、色(美物)、財、氣(面子)名、利、情、愛的經驗洗禮,故常年少輕狂,雖千萬人仍往矣,不畏懼驚濤駭浪,更有狂熱者,甚至拋頭顱灑熱血地追逐此八大人生元素(酒、色、財、氣、名、利、情、愛) ,話說人人都喜歡美食(酒);愛好美的事物(色);希望自己有錢有房還有車(財);面子大夠氣場強(氣);名滿天下佳譽如潮(名);所有好事都往我們靠(利);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都如意(情);最好擁有滿滿的愛(愛)…..,人生真的需要這八大元素來滋養,否則人生變得槁木死灰、行屍走肉了。但是除了這些有相的人生目標之外,此生來人世間的意義還有甚麼呢?據說希臘人對於往生者做生前的評價時,都會問“此人活著時有熱情嗎? ”希臘人認為一個對生命沒有熱情的人是最悲慘的人生,人果真能在四十歲而不惑嗎? 在這之前如果沒有因現實的洗禮在“擁有”和“放下”中掙扎地“實修實證”,可能就無法證明我們已經領悟到“不惑”而“解脫”了。
 
       有人覺得忙碌很好,佛經不是說煩惱即菩提嗎?活著真好,所以只要腳踏實地去做,不必想太多了,因為想了也不見得會明白;有人懷疑如果徹底的無欲無求後,該欲求什麼?繼續要為什麼而活呢?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聲音,如此庸庸碌碌地汲汲營營忙著,之後還是空虛迷茫啊!有人深感情緒是非常複雜的東西,難道我們就放任它吞食美好而幸福的人生嗎?如何處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金剛經說人因有四相才無法解脫成就,因執著於我相,故有以利己為中心的貪心,因執著於人相常生嫉妬、傲慢心,眾生相指的是人愚痴的心,壽者相是人生大考題-人都會害怕死亡,這四相使人的八大人生元素,變成八大惡魔,纏住生命的品質,受害最重的也許就像進醫院、監獄的人,如在地獄道受苦;有人患了因貪愛癡情而陷入不安恐懼中,因而憂鬱躁鬱,如同活在惡鬼道一般;有人身雖貴為人但心如同畜牲道的眾生一樣愚痴墮落,沉迷食欲和性欲,不負責任的放縱自己;有人為爭一口氣,完全失去理性爭強好鬥,無所不用其極,用盡手段達到目的,如同阿修羅道(流氓地痞) ;有人尋尋覓覓、汲汲營營追求,到頭來發現人間事十之八九不盡如人意,常常顧此失彼,才知月有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真是苦空無常的人間道;有人歡喜做,甘願受,凡事想開些,只要心存善念,平安也是最大的福報,如同天道;有人虛懷若谷,律己甚嚴,常靜觀長處收為己智,見他人愚痴之舉引以為戒,知道因果報應,能自持不再造業,如同聲聞道;積極累積人間所得的智慧和能力,除了自力更生外,更努力協助有緣的親友獲得人生的圓滿,如同緣覺道;有人設身處地為眾生著想,分秒時刻都利益大家,言行舉止如同菩薩,圓滿而慈悲,無形中影響很多人的清淨提昇,加速精進修行;有人無所不在地為眾人造福,真可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人如同佛陀在世(佛道)。
 
        故金剛經云: 人因修行而成佛,會具足有五種眼力--- 1人眼昏暗不能見真相; 2天眼不受時空障,已見過去世, 真相無所遁形, 知因果真實不虛 ;3慧眼通透根塵障,不受三毒二邪(貪嗔癡慢疑)困 , 得清淨智慧力 ;4菩薩眼(法眼) 能穿越時光,了知因果,得宇宙究竟的智慧,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一定大不同於肉眼的眼界;5佛眼常照眾生樂,能造化一切, 那就更不同。足見金剛經說明了” 心靈層次到那裏,我們的眼光、格局、能量、證量就到那裏。”


*智慧法語分享: 
 每天在工作忙碌當中,我們要時刻留意到我們的心,是不是「平常心」。
 每天在工作忙碌當中,我們要時刻留意到我們的心,是不是「很自在」。
 每天在工作忙碌當中,我們要時刻留意到我們的心,是不是「很法喜」。
   你生活中的每個時空,都保有以上這三種心境,修行就很好修了。

(摘自佛教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法語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生 智慧 圓滿
    全站熱搜

    光佑教育文化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