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  

       光佑文化接受浙江省金華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的委託企畫德意幼教參訪,2013年7月18日在上海浦東機場, 由台灣光佑文化執行長陳素月帶隊,帶領學前教育學院的教授們及六所幼兒園的園長 , 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向歐洲出發, 展開為期15天的幼教學習之旅。

       這次主要安排拜會國家包括德國及義大利,光佑特別精心企畫安排了當前幼兒教育關注的專題研討及教學實務觀摩。讓大家在短短幾天的交流學習中,迅速掌握了最重要的幼教思想與實踐經驗。


       我們安排了跟德國及義大利相關人士的面對面交流,包括現場老師、幼兒教育專業人員、教師培訓學院及中心主任、當地的教育主管及社會福利單位主管,這樣一場東西方幼兒教育工作者之交流可謂是ㄧ場難得的盛會,引起了當地的關注,報紙及電台媒體都來採訪。隨後在德國及意大利當地媒體的報刊網站也都刊登我們到訪的實況!    (本次參訪詳細報導請見官網:光佑大事記)

【歐洲幼教之旅----德國與意大利幼教見聞回顧】 

圖一 我們的到訪消息馬上被刊登在德國的網站上

【歐洲幼教之旅----德國與意大利幼教見聞回顧】
 圖二 意大利之行--記者特來採訪我們,我們兩天的學習活動被報導都達八頁的篇幅。

《德國幼兒教育之啟示》

       諾貝爾得主,德國8200萬人口,就佔有諾貝爾獎得獎得一半名額,而全球另外60億多人口,才獲得剩下一半的得獎名額。可見德國的教育有其獨到之處,締造了這項殊榮! 這讓其他國家開始關注德國教育成功之處!

       德國人的嚴謹民族性展現在教育上,讓人看到了他們實事求是、不花俏不追流行的辦學風格,從教育的基層—幼教開始紮穩基礎,為孩子準備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一個適合幼兒成長的學校—如家一般的「兒童的花園」(kindergarten),大量使用原木的裝潢及傢俱,讓空間溫暖許多,教室內擺設也跟大自然生態息息相關---高大的植物盆栽 、季節花果擺設、還有大自然找來的素材--供孩子們遊戲或創作用等等,戶外的遊戲空間 也是保留了大自然樣貌,沒有過多的龐大遊樂設備,如花園般的庭院---裡面也提供了孩子接觸 沙土、落葉、植栽、小動物的經驗,在戶外自由遊戲中也能從中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能與大自然建立親密關係。

【歐洲幼教之旅----德國與意大利幼教見聞回顧】

       德國憲法第七條第六款規定: 德國幼兒園禁止為小學做先修教學,孩子在上小學前的「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孩子的天性是 「遊戲玩耍」。
       德國為何法令禁止對幼兒實施學科知識課程? 因為要給孩子和大腦留下想像空間和思考的機會,過早給過多的知識會使幼兒的大腦變成電腦的硬碟,長期下去, 孩子的大腦就會變成儲存器(記憶體) ,不會主動思考了,造成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忽主動思考的習慣。

       反觀,亞洲地區國家充斥著〝提早學習〞的風氣---家長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於是就有配合家長需求的所謂”智能開發學習” 為主的學前教育機構,推出五花八門套餐式的學習課程,深怕孩子會輸在起跑點!

       看到德國及義大利的幼兒教育那麼重視〝自由遊戲〞的價值,我們在教與學之間是否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   還給孩子一個遊戲多一點的童年!

       如果說要為教育定義成功的標準,很多人想到的自然是培育出更多優秀的頂尖人才,但是德國在教育制度上卻看到了更多的人性關懷與社會公義,這次的參訪我們發現到德國人相當投入特殊教育,許多幼兒園背後都是由一個關懷特教的社會福利機構所承辦的,德國友人說: 德國人花在有身心障礙的孩子身上的教育經費遠超過資優教育的支出,因為他們覺得要讓這群有特殊需求照顧的孩子,透過及早的教育與治療,讓這群孩子獲得最好的發展,早發現早治療,孩子日後也能如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機會增多,未來不會造成國家社會的負擔。

    根據旅居德國20多年的光佑工作夥伴分享: 德國並不強調資優教育(不鼓勵孩子去申請資優班)。可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名額卻是全球第一,因為德國對教育下一代不急躁、不功利取向,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能獲得最適性的發展,是德國教育的特色。幼兒期以遊戲為主的教育、重視因材受教的分流教育(技職與大學教育同等受社會重視),以及創造一個接納差異、能適性發展、受肯定的教育環境等等,就是造就了德國整個國家具競爭力的原因!

【歐洲幼教之旅----德國與意大利幼教見聞回顧】

《義大利幼兒教育考察之省思》

       這次考察義大利幼兒教育的兩大重點為:義大利幼兒教育發展及特色及專業幼兒教師的培養。義大利接待單位相當重視我們的到訪--除了提供研習參訪的教育學院的院長全程參與之外,當地的教育局局長也來致詞,兩家電視台記者也來採訪,讓我們感受到意大利人的熱情! (見附圖) ,提起義大利教育,大家比較會聯想到:蒙特梭利教育及瑞吉歐教育,但是這次的參訪提供了我們教育的另一種想法!

 ★ 幼兒的教育與生活不可分 , 不須特意獨立練習 

       阿加濟教育學院院長主張:幼兒園應該重視並理解兒童生活經歷的複雜性,成為有效教育方案的起點,這種教育不是單純地旁觀兒童重複和模仿“日常生活練習”、“感官發展練習”或“社交能力練習”,而是促進能幫助兒童發展和擴大人性的活動。因此在教育中,不是冰冷的重複練習,而是重視兒童和老師的生活品質、參與性、目的性、人類行為價值等方面的學校經歷。 

      孩子在幼稚園的一天都是學習的內容,在這裡孩子打掃校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這種不起眼的活動除了有益身體的健康,也讓孩子對生活周遭環境起到關心的作用,現在的小孩在父母的呵護之下長大,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王子。而不少父母也將打掃做家事等勞務一手攬在身上,殊不知從小讓孩子參與這些工作,是很好的生活教育,可以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有了好的生活能力便能順利適應日後的團體生活。

 ★ 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是孩子學習最佳的教具 

       阿加濟教育主張:幼兒園教室可以像個窮人的博物館---孩子的口袋中經常有著不起眼的寶貝--小石頭、鈕扣等,這些可能是撿來的或大人不要的,但是卻讓孩子生活變得更多采多姿的東西 ,孩子用它來遊戲、來社交。這也是ㄧ種創意的學習。誰說一定就要採購昂貴的玩具教具給孩子,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學習的契機,能夠善用生活小物也能有教育的大功用。

【歐洲幼教之旅----德國與意大利幼教見聞回顧】

 《省思—孩子需要甚麼樣的童年?》 

       教育的思潮一直隨著人類的自覺而進步,教育是為了未來生活而準備。所以我們希望下一代未來能夠更健康、更聰明、更快樂----這應該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可是有多少孩子在成長的歷程可以受到合宜的教育? 我們是否只看到學業(智能)的成就而已? 只以學業分數看孩子的成就,很容易讓許多孩子受到挫折,看不到個體的價值。


       有句話說: 今日的教育是明日世界的創造者。三十年後的世界想要變好或變壞,就看今日如何在教育下功夫,怎麼栽就怎麼收穫﹗ 
      “ 兒童---有待全面發展的生命萌芽 ” 教育的園丁不可以關起門來辦教育,應該走出去吸收更多新知,了解整個世界的潮流及變化,然後因地制宜給予學生良好的成長環境,加上愛心耐心,小樹苗終會長成一株株的良木,各自貢獻社會與人群。


 

arrow
arrow

    光佑教育文化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