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素月

       這是一所打破傳統學校建築框框的幼兒園,當接待我們的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校園時,映入眼簾是一片草地,草地有些坡度,草坪上種著幾棵樹,正值四月春天的櫻花樹開滿花了,草地上有好幾個圓形的毛玻璃蓋,正納悶著難道德國的地下水道的圓孔蓋竟高級到使用毛玻璃的材質,原來我們正站在這所幼兒園的屋頂,幼兒園的主建物是一棟由墨尼黑機場建築師所設計的建築物,我們從學校的後門進來,登上了像山坡一樣的屋頂,走到屋頂的最高點時,一切都了然於目,因為在欄杆前我們等於是站在二樓高的屋頂上往下看,是從前門進來時會經過的戶外遊戲場花園,屋頂草坪的右邊有間小房子,這房子等於幼兒園主建物的閣樓,高度應該屬於三樓,這個空間是用來跟家長會談,老師們休息喝下午茶或開教師會議用的,所以藏書都是成人看的書。當然草坪上所有的毛玻璃圓孔蓋都是教室採光用的天窗。

 園方盛情款待地接待我們  

 想像這是幼兒園的屋頂,左上角的房子是教師休息室 

 山坡草坪屋頂最高處,往下看就是幼兒園的前面戶外的遊戲場

       這所幼兒園的課程主要還是強調以自主性探索的自由遊戲為主,所以教室內環境有多元而豐富的學習區規劃。
(一)扮演區:
   利用木頭搭建小閣樓,德國幼兒園(無論那一種教學模式)基本上都常見有一個隱密空間,暱稱為暖暖窩孩子可以在這裡說悄悄話,或想自己一個人獨處也可以,或累了想小歇一下,倘若有不舒服或昨晚沒睡好,想再睡一下,都可以來這個不會被干擾的小空間,這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一角,暖暖窩內有軟墊、動物(熊、狗、貓 )等造型的填充玩偶,加上一些垂掛布幔的裝飾,空間就顯得更有層次和變化了。無論樓上或樓下都具有暖暖窩的功用,另一個是扮演角落,家事扮演是最基本的角落情境,當然也會因孩子的興趣而延伸為餐廳、診所、商店、皇宮……等情境。

(二)積木區:
   德國幼兒園(無論那一種教學模式)都相當重視積木區,除華德福幼兒園不使用塑料的建構玩具外,其它模式幼兒園的積木角落都會有多元豐富的建構材料、木質的大小積木、樂高等
          同時,這所幼兒園的作法很大膽,積木區是設在教室的最高處-小閣樓,筆者參觀時需爬窄小的木製旋轉梯才能上到閣樓的積木區,想必帶班老師要爬梯上來的次數和時間都不可能太多次或停留太久,所以這也是孩子們的樂園,更是男生們的秘密基地,但德國在孩子身上落實的公共道德感、自我管理的責任感和信任教育,可以從這些小處看出來。
      21年來參訪歐美、紐、澳、日、韓等國的幼兒園,約有500多所,除日本某大學附設幼兒園,在三樓的走廊及玄關空間放置木框、空心積木區外,大概就只有德國的幼兒園,敢把活動力這麼大的積木建構區,放在教師一般狀況下比較看不到視線地方,這對孩童安全和課室經營都是很大的挑戰,但這所學校筆者已參訪過3次,沒有改變過,足見我們憂慮的問題,對他們而言是不存在的。
 (三)藝術創作區:
   提供多元和豐富的材料之外,教師搭鷹架幫孩子發展更多的潛能,例如把名畫家的畫縮小至50%~30%的小圖,貼於畫紙的中央,名畫的四邊留著50%~70%的空白部分,給孩子延伸發揮創作,孩子果然激發出令人驚喜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名畫為基礎的延伸藝術創作活動只是藝術區的一項工作而已,其他尚有各式各樣的創意活動。

 

 

 

 

 

 木製上下兩層的閣樓,下層為家事扮演區,上層為暖暖區

 

 想像一下上方的閣樓就是孩子的樂園~積木建構區 

 藝術創作區提供的 ”創作延伸畫 “ (中央是名畫的縮小圖)
(以上分享德國.芬蘭參訪期間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光佑教育文化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