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又再度討論起【「ㄅㄆㄇ」注音符號究竟要不要在幼兒時期開始學?】這件事…
對於教or不教,都各有道理,然而我們不妨也想想,自己學語言(母語或外語)時,
怎樣學是最開心、最有效果的呢?
相信大部分人不會喜歡一直重複的抄寫、背誦,但在生活中運用不出來的方式吧!
幼兒也一樣的,他們是最佳模仿者,喜歡好玩的事物,
因此透過遊戲、情境中來模仿學習,自然而然的學會讀寫後,
其實不用老師一直教,孩子們就會很喜歡泡在圖書角”閱讀”繪本故事了。
《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這本書中,作者Shirley和Robert 提到:
任何幼稚園的讀寫課程,只要運用對幼兒而言是有意義的材料與活動所設計的,
而且他的設計能延續幼兒入學前就已成形的「自然的讀寫發展」歷程,這就是一種全語言課程方案。
---------------------------
而台灣閱讀協會所提到的,2006年簡淑真教授在臺東進行早期閱讀教學實驗,
光佑當時就有出了一本書<弱勢幼兒早期閱讀介入>,
作者就是簡淑真教授,完整的呈現當時許多老師們的教學歷程。
<弱勢幼兒早期閱讀介入>書中,參與實驗教學的老師們,對於聲韻學「教或不教」的心聲如下: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時的會想『這樣做好嗎』 ? 我們在想什麼時候教注音符號比較好?越早越好嗎?
在反覆觀看孩子的學習後,我們發現:如果是在遊戲中學習,應該沒有早或晚的問題,似乎只有好不好玩的問題。
當然困難也接連浮現
(1) 孩子的學習狀況落差很大
(2)上課容易分心 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老師也各顯本事,紛紛找了一些有效的教學對策(見本書內文),
結果一學期後,發現很多孩子都認得注音符號,且也會自己練習拼音,因此自己會讀很多的繪本。
大家可能都會擔心幼小銜接跟不上的問題,然而有許多實證的經驗發現:
運用全語言的概念,以兒童發展為基礎,藉由多元的語言發展媒介物(繪本故事、兒歌、自編教材),
統整性的輔以生動活潑的遊戲課程設計,以個人、分組或團體不同型態,就能讓幼兒自然而然精熟聽說讀寫的技巧和能力。
------------------------------------------------------
我們該反對的,是在幼兒園以精熟為目的讀寫教學。
因為幼兒的眼球和手部肌肉都還在發展階段,這樣對於幼兒的身心發展,並不適當。
重點在於How to,而不在於 yes or no !!!
----------------------------------------------------
歡迎大家參考光佑出版的,關於全語言教學法的書籍,理論與實務皆備,例如:
《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從一天作息的角度來剖析如何在幼稚園中進行全語言方案。
可以幫助學齡前教師,發展出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學校文化,並符合孩童與家長們的需求,
更同時能彰顯出每個學校體系自己的課程目標。
這對老師們來說就非常實用
最後,幫大家總結一下全語言的概念:
「全 語言」不是一套教材,也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綜合心裡語言學、社會學、讀寫萌發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所形成一種語文教學觀點-主張「語言的發展是個體與語 言文字持續互動,並主動建構聽、說、讀、寫知識」的過程,
而「幼兒的語言能力是自出生後,從日常生活中實際使用語文的經驗中自然萌發而獲得」,
而非「一定 要到特定時刻才能從學科的正式教導中獲得。」
-----------------------------------------------------------------------------------------------------------------------
光佑叢書特惠訊息: 到2018/6/30止
訂購電話: 02-8227-3180 或
Line加好友à ID: kidsandyou123